汲頭鉤 (汲鉤頭 Jig Head) 造型多變, 差異在哪邊呢?
看到有文章介紹如下, 抓出來加上自己的心得與大家分享
一. 鉛頭造型
1) 圓形汲鉤頭:
前端的鉛頭部, 通常為圓形, 或是有圓形特徵
因為在水中受水阻的影響, 操作時確實能感受到拉著汲頭鉤與軟蟲的感覺.
穩定度相當足夠, 停止收線時落下敲底也相當明顯.
這也是最常見的汲鉤頭造型.
2) 子彈型:
前端的鉛頭部, 造型接近子彈形狀.
拉動時破水效果比較好, 感覺受水阻力較小, 也容易維持泳層.
落下時敲底的感覺似乎沒有圓形那樣明顯, 應該是破水造型讓阻礙感也下降了.
但阻力小, 拖動順暢度也高
3) 船型/尖頭型
與子彈型類似, 但前頭削尖的造型, 感覺受收線速度更容易有往上浮的狀況
破水效果同子彈型, 窒礙感較少.
4) 橫向橄欖型:
受水影響的阻力較大, 但讓其沉到底部, 在底部拖動時, 因接觸面積較大, 反而容易製造沙塵,
模擬蝦/蟹爬動的沙塵感.
5) 躺底型:
自己發明的用詞, 躺底型汲頭鉤, 當下沉到底部時, 因造型設計的影響, 鉤子上的軟蟲反而呈現站立的狀況
配合浮水型的軟蟲, 引誘效果應該更好. 讓人擔心的是其掛底的機率.
二. 汲頭鉤使用的鉤子寬度與長度
關於鉤子長度, 把握一個原則, 鉤子鉤到軟蟲的位置, 大約是軟蟲自身一半以內,
如果軟蟲是小尺寸的, 汲頭鉤搭配的鉤子長度也要短點.
而鉤子寬度的話, 則是看魚種而定, 如果魚嘴小, 用個寬鉤就不太適合吧~
但通常汲頭鉤越重, 搭配的鉤子也越長越寬, 就找看看適合自己的汲頭鉤嘍~
三. 鉤眼:
鉤眼的大小, 跟使用的前導線號數有相當關係, 如果鉤眼太小, 前導線號數太大,
發生穿不過鉤眼的情況就麻煩了~
四. 防脫落裝置:
一些汲頭鉤上面, 會有設計軟蟲防脫落裝置, 有的為一顆小圓球來增加與軟蟲的接觸面積,
有的則是以突起物的方式來降低軟蟲脫落的機會,
不論是何種防脫落裝置, 挑選時記得跟軟蟲比對一下, 免得防脫落裝置太大, 擠破了軟蟲.
魚彩釣具 / 碼頭釣具
台中市潭子區中山路三段11號
備有停車場
營業時間上午10點到晚上10點